三年之艾四字成语_含义
三年之艾
名称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三年之艾 |
释义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拼音 | sān nián zhī ài |
类别 | 偏正式中性四字古代 |
出处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示例 | |
用法 | 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
词性 | 三年之艾是中性词。 |
繁体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英文翻译 | |
谜语 | 今四十七岁矣 |
成语开头相关:
成语首字母相关:
成语结尾相关:
三年之艾造句:
1、若谓处分尽善,窃意目前卤莽,人人所知;若直指为迂狂,恐三年之艾,终身不得尔。
2、艾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3、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4、胡适给这个时代开出的药方,其实是一个态度——“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5、第三,是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拼命的路,第四,是那忍辱食垢以求三年之艾的路。
6、第三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路,第四条是忍辱含垢以求三年之艾的路。
7、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8、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驱瘟辟邪,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9、刘医生说,艾灸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三头六证 屡次三番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六韬三略 汤去三面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立时三刻 牵三扯四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命而俯 三不拗六 三平二满 三江七泽 倒三颠四 三头对案 两次三番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诗家三昧 天不假年 年深岁久 颐养天年 年轻力壮 年高德邵 年近古稀 岁丰年稔 远年近日 流年不利 风烛残年 急景流年 积年累月 百年归寿 穷年累月 益寿延年 惨绿年华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年到头 百年好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逞之徒 灵蛇之珠 池鱼之殃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道义之交 赫赫之功 盐梅之寄 将伯之助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剥肤之痛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一狐之腋 无稽之言 天壤之觉 敬之如宾 迂阔之论 霸王之资 置之死地 方兴未艾 兰艾同焚 芝艾并焚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芝艾共焚 艾发衰容 未艾方兴 芝艾俱焚 梨眉艾发 方滋未艾 芝艾俱尽 萧敷艾荣 灸艾分痛 方来未艾 兰艾难分 自怨自艾 三年之艾 痛自创艾 灼艾分痛